甬簡040
第27期
寧波市農業農村局 2024年12月25日
本期目錄
【要情聚焦】
●我市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守好良田滿倉“耕”基
●我市“三力”齊發推動草莓產業發展高質量發展
●我市多舉措推進動物疫病防控形勢穩中向好
●我市強化獸藥飼料經營監督管理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
●江北區多措并舉促進牛奶產業逆勢增長
●鄞州區深挖閑置農房文旅價值助力農戶致富增收
●余姚市大力發展農業低空經濟推動實現機械強農
●寧海縣聚焦“三升級”加速向海要糧“藍色轉型”
●象山縣深化“機器換人”提升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率
【標題簡訊】
▲我市新增16家省級數字農業工廠、2家未來農場
▲2024寧波農業博覽會將于12月27日舉辦
【他山之石】
◆舟山市以“沒有圍墻的農創園”重塑城鄉共創新格局
◎要情聚焦
●我市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守好良田滿倉“耕”基。12月11日,全省冬春農田水利暨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會在奉化召開。近年來,我市扎實推進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力增強農業防災抗災減災能力。目前,全市186.54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已建成140.95萬畝高標準農田。一是高效協同抓落實。構建“政府牽頭、部門協作、鄉鎮主體、村民參與”的共建機制,強化市縣鄉貫通,堅持一張底圖、一個平臺、一套數據,逐步推動農用地“數據合一、布局合一、資金合一、管制合一”。今年以來,全市批復立項高標準農田新建項目104個15.05萬畝、改造提升項目25個6.05萬畝,完成年度計劃任務的211%;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范圍區“多田套合”率達到84.5%,增長11.2%,增速居全省第一。二是靶向發力抓提升。堅持高水平科學布局、高標準協同推進、高質量綜合治理,加強農田水利設施除險加固,穩步提升農田灌溉效率和耕地質量水平。目前,累計建成千畝方78個、萬畝方8個,全市80.24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106萬畝現代農業園區農田水利設施條件明顯提升,農田灌溉保證率由85%提升至90%以上;耕地平均質量等級2.80等,位居全省第三。三是全程管理抓規范。嚴格落實項目管理、質量管理、竣工驗收等相關制度,探索社會化保險試點,在全省率先將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項目因災或損毀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市級財政補貼險種目錄,為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設施管護提供全方位風險保障。今年以來,累計組織實施高標準農田承保面積40萬畝、保額12億元,保費支出1800多萬元。
(農田建設管理處)
●我市“三力”齊發推動草莓產業發展高質量發展。近日,在“2024浙江好草莓”推選活動中,寧波選送的25份草莓樣品獲得4個金獎、8個銀獎,獲獎率(48%)居全省第一。近年來,我市不斷優化產區布局,持續創新生產模式,推動草莓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全市草莓種植面積為1.49萬畝,產量2.06萬噸;目前,我市已成為浙江省草莓優勢產區之一。一是強化政策引領,筑牢產業支撐力。以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為突破口,加快設施設備更新換代,引進推廣物聯網感知、圖像識別、環境控制等先進技術,推動傳統種植向植物工廠轉型升級;將土地耕整、水肥一體化等設施裝備列入農機補助范疇,持續降低勞動生產成本,助力草莓產業數智化發展。二是深化科技賦能,釋放創新驅動力。以莓農和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草莓優新品種引進與示范推廣,全市越秀、夢晶等草莓新品種種植面積達3000畝,早、中、晚品種及紅、粉、白顏色多元呈現,草莓供應期不斷延長,全市草莓綜合種植效益提升15%以上。如,引入極早熟品種越王可提前20多天上市,11月中旬上市售價達到65-85元/斤,莓農經濟收益明顯。三是聚焦品牌打造,提升市場競爭力。通過各類評選、產銷銜接等方式持續加大本地草莓推介宣傳力度,做優做強圓藍、怡墨情等本地品牌;持續開展精品草莓產業鏈發展探索實踐,打造一批有知名度、有影響力的農旅休閑“打卡地”。目前,全市共有草莓農旅融合基地30余家,直接帶動鄉村旅游收入超3000萬元。
(種植業和種業管理處、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我市多舉措推進動物疫病防控形勢穩中向好。近年來,我市全力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非洲豬瘟疫情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畜間布病等重點人畜共患病保持低發態勢,全市動物疫情形勢總體平穩。一是推進“先打后補”,有效提升防疫效能。創新推行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先打后補”,全市211家符合條件的規模養殖場全部納入“先打后補”改革,實現養殖場自行選擇疫苗免疫、政府付費的雙贏局面。今年以來,累計使用各類強制免疫疫苗1276萬制劑,免疫密度達100%,免疫抗體合格率保持在92%以上,高出國家規定標準(70%)22%。二是規范管理模式,持續創優防疫主體。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建設、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全面推進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目前,我市已創建非洲豬瘟無疫小區4個、布病無疫小區1個,凈化場4個,數量居全省第一。其中,浙江愛卡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凈化場和浙江立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禽白血病、雞白痢凈化場系全省首個。三是抓好人才培養,不斷建強防疫隊伍。采用“一對一、老帶新”跟班學習的方式,及時對新入職人員進行專業化系統性培訓,鼓勵相關人員積極參加國家、省、市培訓班15次,參訓人員達800余人次。榮獲2023年全省動物疫病監測技能比武個人、團體“雙第一”,包攬2024年浙江現代“新農人”技能比武(技藝展示)暨農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獸醫檢測員賽項前三名。
(市農機畜牧中心)
●我市強化獸藥飼料經營監督管理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今年以來,我市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強化獸藥飼料生產經營全鏈條監管,科學引導企業依法合規經營。1-11月,全市獸藥、飼料質量監督抽檢合格率97.3%,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地產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合格率100%。一是編制合規經營“掌上書”。全面匯總獸藥、飼料生產經營管理條例、標簽說明書管理、電子追溯管理等40篇法律規章文件,制作形成“掌上書”,并推出“二維碼掃碼”,開創“碼上學法、碼上明白、碼上合規”普法宣傳新模式。今年以來,累計發放“掌上書”2000余份,有關主體知曉率達100%。二是做好分類合規指導。對新設立企業,聯合獸藥、飼料行業主管部門主動上門開展“一站式”指導服務,規范經營行為;對被處罰企業,結合“兩書同達”制度,主動告知企業信用修復渠道和條件,指導及時修復信用,消除不良影響,實現“修復一次達”。今年以來,全市共點對點服務企業406家次,指導整改問題162個,修復告知59次。三是實施風險防控前置。梳理近五年相關案件發生頻率、危害后果等要素,制定3類17項高頻違法違規風險清單,通過預警提示函、“一對一”指導意見書等形式,提醒企業經營風險。同時,依托獸藥管理系統,實時監測企業經營狀況,對信息異常企業第一時間到點了解情況,督促做好整改,以免違法行為發生。今年以來,相關案件發生率同比下降17.7%。
(市農業行政執法隊)
●江北區多措并舉促進牛奶產業逆勢增長。今年以來,在全國牛肉牛奶價格持續走低,養殖戶普遍虧損形勢下,該區聚焦牛奶產業提質增效,多方面發力實現逆勢增長。1-11月,牛奶產業產量2.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4.1億元,凈利潤約8200萬元,同比增長4%。一是壯大龍頭企業。加強政策與資金支持,充分發揮寧波牛奶集團等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積極開拓市場,提高牛奶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帶動牛奶產業協同發展。截至目前,寧波牛奶集團打造的功能發酵乳系列品牌年銷售額達5500萬元,巴氏殺菌乳本地市場占有率穩定在70%以上。二是建設全產業鏈。依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現代畜牧業發展擴面提檔行動,推動育種、飼料、奶牛養殖、乳制品加工等上中下游各行業發展,打造牛奶全產業鏈;同時探索“奶業+文旅”新模式延長產業鏈,打造“牛奶博物館”、生產全過程觀摩、杭州灣生態牧場參觀等研學項目,拓展產業新業態。截至目前,研學項目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三是升級技術設施。牽頭搭建校企合作平臺,聯合山東農科院等科研院校資源組建科技團隊,在全省率先引進國外頂級胚胎,構建育種技術體系,提高奶牛單產;同時積極推動企業升級牧場設施,提高奶牛養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今年以來,自主培育的高產核心群平均單產達11.28噸,較技術應用前提高24%,促進企業增收6768.96萬元;牧場培育牛日增重由800克提升至1千克,平均單人飼養頭數由200頭提升至400頭。
(江北區農業農村局)
●鄞州區深挖閑置農房文旅價值助力農戶致富增收。近年來,鄞州區把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作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點,通過深挖閑置農房文旅價值,全面喚醒“沉睡”的資源,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今年以來,通過閑置農房盤活帶動農戶增加財產性收入537萬元,助力村集體增收143.41萬元。一是多措并舉理清農房現狀。出臺制定《寧波市鄞州區閑置農房激活利用改革試點方案》,運用多種手段全面掌握閑置農房上的“人、地、房”信息,做好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的頂層設計、政策制定和整體規劃。今年以來,新盤活閑置農房247宗,鄞州區東吳鎮童一村入選市首批閑置農房盤活樣板村。二是多元利用發展新型業態。將閑置農房盤活與鄞州傳統農耕文化傳承、傳統古村落保護利用相結合,因地制宜打造宋韻文化展示點。如東吳鎮與寧波大學潘天壽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合作,深入挖掘天童老街宋韻文化內涵,將老街內老廠房改造為全市首個鄉村閱讀公園,實現閑置農房盤活利用23宗,老街開發帶動村集體經營性年收入超125萬元。三是多方參與激活發展動能。引導企業、民間資本等參與村莊閑置農房盤活,創新打造村企結對、鎮企共建等模式,探索建立PPP、鄉村基金等市場資本引入渠道。如東錢湖韓嶺村秉承“古建文脈保護+體驗式文化旅游”的總體思路,探索政府+國企+民企工作推進機制,打造山水鄉村與歷史文化交融的特色街區,實現年接待旅游總人數超200萬人次,年旅游經濟收入超4億元。
(鄞州區農業農村局)
●余姚市大力發展農業低空經濟推動實現機械強農。今年以來,余姚市錨定“機械強農”目標,大力發揮低空經濟在農業領域作用,全力鞏固省農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先行縣創建成果。目前,該市糧食蔬菜生產無人機植保覆蓋率達90%以上,節省農業生產成本約1155萬元。一是創新農業低空應用。加快推動無人機作業從植保向播種、施肥等農業生產環節覆蓋,開展水產養殖空中投喂、精品水果運送下山、農業保險定損理賠等多領域應用,切實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今年以來,該市采用無人機播種、施肥14萬畝,小龍蝦飼料投喂超500畝。二是發展飛行服務產業。依托農事服務中心為農戶提供飛防服務,鼓勵植保專業合作社、飛防作業隊實施統防統治,以飛行服務產業化助力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構建“全民飛手”平臺,實現農戶在線發布作業預約“飛的”、飛手自主接單,強化供需對接。今年以來,該市4家農事服務中心年飛防服務總面積20萬畝、同比增長25%,茶葉植保(飛防)社會化服務覆蓋率超50%。三是加強人才安全管理。積極落實農機購置補貼和飛防作業服務獎勵發放,邀請農技專家、大疆工程師開展無人機操作培訓,吸引更多飛手服務農業;舉辦無人機安全主題教育,圍繞操作規范、事故案例進行宣講,切實增強飛手安全責任意識。今年以來,開展各類培訓宣講4場,培訓無人機飛手200余人次,發放無人機購置補貼41.4萬元、飛防作業服務補貼15.5萬元。
(余姚市農業農村局)
●寧海縣聚焦“三升級”加速向海要糧“藍色轉型”。近年來,為實現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該縣聚焦種芯、模式、硬件提質升級,加快漁業產業“藍色轉型”。截至11月底,該縣海水養殖產量達16.6萬余噸,同比增幅4.93%,同期產量首破16萬噸大關、創近5年歷史新高。一是聚焦種芯升級。瞄準區域特色水產養殖種類,發揮科研院所聚合效能,開展遺傳改良、新品種創制等“卡脖子”技術攻關。目前,該縣在研項目30余項,覆蓋縊蟶、牡蠣等10余個水產種類;今年,東海水產研究所寧海試驗基地獲批國內第一批中華鱘種源保護繁育場,系全省唯一。二是聚焦模式升級。創新日本對蝦集約化養殖模式,以日本對蝦代替原有南美白對蝦,試點開展高位池養殖,破解南美白對蝦市場低迷梗阻;同時探索土池青蟹精養模式,劃定青蟹純養塘口,精準安排投養密度,解決傳統混養密度不固定、成活率低等問題。目前,該縣日本對蝦養殖數量由去年0.5億尾上升為今年的0.8億余尾,出塘價約140元/斤,畝均利潤22萬元,分別是南美白對蝦的7.8倍、5.5倍。三是聚焦硬件升級。依托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平臺,以“數字化+工廠化”升級設施載體,建設以擬穴青蟹為養殖主體的寧海漁業創新研究中心,同時打造年產萬噸南美白對蝦的全國最大單體工廠化對蝦養殖基地;利用數字信息化系統,通過傳感設備、視頻監控、智能終端等裝備,實現全天候、全方位、全自動實時監測養殖。今年,寧海縣東海青蟹數字漁場入選省級數字農業工廠(漁業產業),系全市唯二。
(寧海縣農業農村局)
●象山縣深化“機器換人”提升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率。近年來,該縣持續深化科技強農、機械強農“雙強”行動,通過研發推廣先進裝備、實施農事托管服務、強化農機安全監管等關鍵舉措,推動“機器換人”提質升級。截至目前,該縣擁有各類農業機械3.8萬臺(套),主要農作物生產綜合機械化率87.24%,其中自主研發的純電動履帶式旋耕機填補國內新能源農機空白。一是研發推廣先進裝備。引進寧波農邦農業機械有限公司落戶象山,建立以農機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鼓勵支持企業研發高效智能農機;大力推廣新型農機裝備,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支持引導農戶購置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截至目前,寧波農邦研發的純電動履帶式旋耕機列入省市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范圍、已銷售推廣150臺,全縣引進推廣柑橘無損檢測分級智能選果機、無人植保飛機等先進裝備1.23萬臺(套)。二是實施農事托管服務。加強全程機械化應用基地和現代農事服務中心建設,構建“耕種管收儲加銷”全鏈條托管服務體系,因地制宜開展農機租賃、“保姆式”全程托管、“菜單式”多環節托管、“點單式”單環節托管等多種服務模式,滿足農戶多樣化服務需求。截至目前,建成綜合性農事服務中心4個、配套服務站點20個,進駐服務組織58個,實現農事社會化服務全覆蓋。三是強化農機安全監管。健全農機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定期開展農機安全宣傳培訓,嚴把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員培訓、考試和發證關;加強農機安全執法檢查,重點檢查農機設備運行、安全責任落實、農機規范操作等情況,確保農機安全運行。截至目前,檢查農機作業現場、農機專業合作社等場所400余次,開展農機安全培訓農機人員1170人次,檢查各類作業機具756臺,隱患整改率達100%。
(象山縣農業農村局)
◎標題簡訊
▲我市新增16家省級數字農業工廠、2家未來農場。近日,省農業農村廳公布了2024年省級數字農業工廠、未來農場名單,我市雙頂山數字牧場等16家數字農業工廠,余姚市橫坎頭味好蔬未來農場等2家未來農場榜上有名。
(產業與市場信息處、市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中心)
▲2024寧波農業博覽會將于12月27日舉辦。2024寧波農業博覽會將于2024年12月27日-12月30日在寧波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本屆農博會以“城鄉融合,共同富裕”為主題,突出做好“土特產”文章,聚焦農業農村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以展示展銷、貿易采購、推介洽談、招商引資、信息交流、調研探討為主線,注重線下線上融合互促,將市農博會打造成全市農業農村現代化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和農業交流、合作的重大對接產銷平臺。
(產業與市場信息處、市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中心)
◎他山之石
◆舟山市以“沒有圍墻的農創園”重塑城鄉共創新格局。一是創新城鄉一體創業服務體系。圍繞城鄉創業空間“邊界化、同質化”問題,以“創業園區無圍墻、創業項目無邊界、創業政策無差異、創業服務無盲區”為理念,打破創業空間局限,形成創業平臺與鄉創基地多點聯動的海島特色鄉創生態圈。截至目前,建成“沒有圍墻的創業園”9家,集聚各類業態創客247家,帶動就業3200余人。二是打造“百里海鄉畫廊”品牌。推進和美鄉村“五美聯創”,打響“一帶一路一畫廊”百里海鄉畫廊品牌,布局打造鄉村產業平臺100余個,如定海區建設東海百里文廊,串點成線搭建共富廊道,引育鄉村文旅融合業態50余個,打造業態集聚點10處,吸納就業1500余人,助農增收近1000萬元。三是深化“萬幢農房激活”行動。深化海島閑置農房盤活改革,大力引資引智,全市累計盤活利用農房5543套,打造閑置農房高質量盤活利用示范區16個,吸納帶動就業超3萬人;探索“合作開發”“集體收儲”“院落優改”等模式,打造柴山藝術島、花鳥愛情島、南洞藝谷研學基地等特色農創客集聚地,為鄉村人才創業就業提供廣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