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簡040
第4期
寧波市農業農村局 2025年3月26日
本期目錄
【要情聚焦】
●我市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設
●我市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業建設項目績效連續兩年獲評優秀等次
●市農業農村部門打好維權“組合拳”提升消費幸福感
●江北區完善全要素保障助力青年入鄉就業創業
【標題簡訊】
▲市農業農村局赴南京農業大學舉辦專場招聘活動
▲“中國漁政33201”在我市正式入列
【他山之石】
◆湖北推出“十條措施” 助力肉牛奶牛產業穩定發展
◎要情聚焦
●我市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設。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以深化農村改革為主線,省委提出把縮小“三大差距”作為主攻方向。對此,我市將以“千萬工程”為統領,深化農村改革,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奮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一是培育特色產業亮點。實施“土特產富”改革,壯大榨菜、楊梅、水蜜桃、白鵝等特色產業,持續做強“2+X(“2”即水稻、果蔬主打品牌,“X”即一系列細分領域種業單項優勢品牌)”現代種業品牌矩陣。做好“十桌百鮮”土特產增值文章,構建“十鏈百億”農產品精深加工體系,力爭到2025年底全市種業產值達50億元,全產業鏈產值突破400億元、增長38%以上。二是挖掘產村融合潛力。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按照“串點成線、以線擴面”思路,構建“黨建統領、規劃一體、風貌連片、運營聯動、設施共享”鄉村共同體,統籌推進鄉村建設與運營,打造和美鄉村片區化、組團式建設單元。2025年,計劃新打造省級未來鄉村30個,試點推進和美鄉村先行實驗區20個。三是強化強村富民舉措。深化片區組團發展模式,鼓勵村集體通過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途徑,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力爭到2025年底,全市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行政村占比達80%以上。建立農村居民“四大收入”增長機制和助農增收工作體系,拓展低收入農戶共富慈善基金來源,力爭2025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4萬元以上、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
(辦公室)
●我市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業建設項目績效連續兩年獲評優秀等次。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2024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地方農業建設項目績效評價結果,我市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業建設項目績效再創佳績,連續兩年獲評優秀等次。總體來看,全市農業建設項目決策立項更加科學規范、實施管理更加精細高效、產出效益持續穩步提升。一是決策立項更加扎實。嚴格按照中央項目指南要求及時開展儲備,行業專家和部門評審相結合,把好項目立項、質量和績效關口。2024年,我市項目儲備、立項審批、投資計劃申報質量指標得分率均為100%,各項指標得分優秀,項目前期工作基礎更加扎實。二是實施管理更加規范。建立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實行按月監測、定期調研等多種方式,對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業建設項目預算執行進度和績效目標管理實行“雙監控”。2024年,我市任務清單分解用時達標率、中央資金到位率、地方資金到位率指標得分率均為100%;中央資金完成率指標得分率100%,總投資完成率指標得分率80%,得分率穩中有升;項目監管責任落實、調度數據上報指標得分率均為100%,項目建設監管扎實有效。三是產出效益穩中提升。狠抓項目要素保障,推進項目及時開工,加快實施,對完工項目及時開展項目驗收,促進項目及早投產見效。2024年,我市產出指標得分率88.1%,項目效益、服務對象滿意度得分率均為100%,項目效益穩步提升。
(發展規劃處、市鄉村振興促進中心)
●市農業農村部門打好維權“組合拳”提升消費幸福感。今年以來,市農業農村部門以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多向發力,切實維護消費權益,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共處理投訴舉報157起,挽回農民經濟損失逾百萬元,安全事故零發生。一是聚焦重點強治理。錨定“源頭減量”目標,開展農資打假專項執法行動,加強對制假黑窩點、網絡銷售假劣農資、農資“忽悠團”等亂象的綜合治理,確保農民用上放心種、放心肥、放心藥。探索涉農職業打假行為規制機制,對投訴舉報集中領域進行專項執法、警示約談,督促主體優化產品和服務。今年以來,累計檢查主體697家次,辦理案件50起,立案數同比增長近60%。二是分類指導優服務。創新農資經營“點單式”指導服務,制訂行政合規“體檢預約單”,明確免檢、必檢和自選項目,經營主體按需下單,實現精準指導。實施分級分類監管,結合執法檢查、信訪舉報、輿情監測等各渠道信息對企業進行風險評級,對低風險主體“無事不擾”,減少對企干擾。今年以來,累計指導服務主體254家,辦理從輕、減輕或免罰案件35起,涉企行政檢查頻次縮減超20%。三是實質化解促長效。推動涉農糾紛“一門通調”,依托多元化解機制,聯合鄉鎮、協會、司法等各方力量,糾紛解決率100%。堅持預防為主,在媒體平臺開設“農業普法”專欄,發布網購獸藥指南等資訊,線下同步開展備春耕推進會、“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田間課堂等活動,指導群眾識假辨假、依法維權,累計發放資料3000余份,宣傳教育20余萬人次。
(市農業行政執法隊)
●江北區完善全要素保障助力青年入鄉就業創業。近年來,江北區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聚焦環境創優、政策保障、驛站搭建,為青年入鄉提供全要素保障,助力人才扎根鄉村。一是優化鄉村環境。持續深化“千萬工程”,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大力提升鄉村環境,為青年量身打造優質大自然工位,形成“田園北郊”“藝創鞍山”“紅色云湖”等各具特色區塊格局。今年以來,排摸申報“千萬工程”項目10個,總投資108.04億元,計劃投資16.08億元,申請首批未來鄉村建設專項債資金2000萬元。二是發揮政策支撐。優化完善大“三農”產業政策,涉及農業農村、文旅、資規等部門,涵蓋創業創新、電商直播、拓展下游產業鏈等內容,為青年創業創新提供土地、資金、項目等全要素支持保障。今年以來,安排市區兩級產業資金項目補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等補助資金600余萬元,對社保繳納滿1年的進村創業就業大專以上畢業生,給予每人每月400元至2500元不等生活補助。三是打造服務驛站。充分發揮位于五聯村的全市首個“新農人”驛站多元功能,引入高校技術團隊等優勢資源,形成集人才培訓、創業洽談于一體的眾創服務空間,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培訓10余場,培訓近400人次。3月初,利用鞍山村有效空間資源打造“共創造夢空間”,推出3個月“工位”免租使用權;同月,推出達人田園民宿青年人才驛站,提供免費住宿床位400個及一系列就職信息、青創空間等增值化服務。
(江北區農業農村局)
◎標題簡訊
▲市農業農村局赴南京農業大學舉辦專場招聘活動。近日,由寧波市農業農村局主辦的“奔甬而來·共赴山海”專場招聘活動走進南京農業大學濱江校區。此次活動旨在深化校地合作,搭建人才與產業對接平臺,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投身寧波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據統計,本次招聘會共吸引19家企事業單位參與,推出就業崗位50余個,有100余名學生線上線下投遞簡歷,涉及農學、植保、園藝、畜牧等專業,13名博士、35名碩士達成初步就業意向。
(組織人事處)
▲“中國漁政33201”在我市正式入列。3月27日,國內300噸級航速最快的漁政執法船——“中國漁政33201”在我市正式入列,標志著我市海洋與漁業執法裝備進入智能化、高端化新階段。該船將依托其科技硬實力護航“藍色糧倉”,助力我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市海洋與漁業執法隊)
◎他山之石
◆湖北推出“十條措施” 助力肉牛奶牛產業穩定發展。為應對當前肉牛奶牛養殖行業面臨的挑戰,湖北省近日出臺了支持肉牛奶牛生產穩定發展的“十條措施”。這些措施旨在通過財政補貼、技術支持、金融創新等多種方式,幫助養殖戶渡過難關,促進產業健康發展。一是全面提質增量。鼓勵養殖場戶開展基礎母牛擴群,推廣牛優質凍精改良;實施肉牛肉羊增量提質項目縣,按每頭產犢母牛補助1000元給予補貼;支持肉牛核心育種基地建設。對新建、改擴建500立方米及以上青貯窖、干草棚,以及單戶收貯50噸以上秸稈飼料的重點支持;鼓勵探索實施農作物秸稈與優質飼草混貯利用。統籌銜接資金,補助符合條件的肉牛奶牛脫貧養殖戶,謀劃實施脫貧地區幫扶產業項目。二是強化金融支持。對符合條件的肉牛、奶牛規模場的貸款納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范圍。鼓勵地方將肉牛養殖、基礎母牛養殖保險納入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范圍,市縣財政保費補貼比例不低于60%。鼓勵金融機構對養殖場戶合理展期、續貸,支持活體、養殖圈舍抵押,開發“活牛貸”產品。三是推動全產業鏈發展。穩定生鮮乳購銷秩序;支持培育養殖、屠宰、加工、銷售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對2025—2027年經《全國畜禽屠宰行業管理系統》審核備案且年屠宰超1萬頭的肉牛屠宰企業,經驗收合格后給予省級獎勵。支持區域品牌建設和綠色、有機認證,培育省級區域公用品牌;鼓勵龍頭企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聯農帶農作用;支持10個以上奶業新型經營主體和牛羊等草食畜牧業產業化聯合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