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農田建設管理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市有關農田建設的決策部署,按照既增面積又提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建設要求,立足年度建設目標任務,搶抓建設重要“窗口期”,強化組織指導,及早籌劃部署,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一、基本情況
全市批復立項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8個1.3068萬畝,計劃總投資3904.01萬元。年度全市完成高標準農田面積4.7049萬畝,完成率360.03%,據統計,完成投資2295萬元。
二、工作措施
(一)狠抓任務落實。年度任務下達后,結合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及耕地資源現狀,在溝通協調基礎上,印發《寧波市農業農村局關于下達2022年農田建設任務的通知》,及時分解下達年度目標任務,明確建設區域,落實建設面積、建設地塊,提出具體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積極協調組織開展項目建設前期籌備工作。
(二)強化項目管理。著力打通項目建設過程中“梗、阻、塞”環節。切實加強項目庫建設,做好項目儲備,實行項目計劃“隨報隨批”,最大限度縮短項目前期申報審批時間。各地充分利用春、秋季施工黃金期,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及時撥付項目資金;規范工程招投標程序,各地依據項目建設內容及區域集中程度等因素合理劃分工程標段,防止過分分散。嚴格從業機構資質審查,嚴格把關項目勘察、設計、招標代理機構、施工和監理等相關技術力量。
(三)強化財政資金籌措。積極探索切合寧波實際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籌資方式,在穩定現有投資渠道、投資規模的同時,創新拓展籌資渠道。在中央農田建設補助資金支持基礎上,市級承擔地方財政資金主要支出責任,鼓勵區(縣、市)根據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標準和成本變化,通過統籌整合一般公共預算等多個渠道的財政資金,合理保障資金投入,建立起相對穩定的農田建設補助資金來源。
(四)統籌抓好評審審批。按照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任務及相應項目管理辦法,經相關區(縣、市)申報,上半年分兩批次開展年度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文件市級評審,集中聽取項目初步設計方案匯報、縣級初審意見整改落實情況介紹,針對項目建設內容、建設標準、建設要求等相關事項組織審議核查、提出整改落實意見,確保項目方案設計接地氣、有層次。在此基礎上,按照相應程序做好公示公告、年度建設項目立項批復和實施計劃下達等工作。
(五)堅持質量進度并舉。項目籌劃部署堅持進度與質量同步考慮同步抓,統籌處理建設速度與建設質量、建設需求與經費保障及近期目標與長遠打算等相互關系。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按照“五統一”管理體制,堅持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不斷優化建設內容。對在建項目,落實項目建設“四制”要求和全流程質量管理制度,堅持定期調度通報、常態化督導、信息化監控,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會同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印發《關于推進農田高質量建設行動的指導意見(試行)》,統籌推進田、土、水、路、電、技、管等農田綜合配套,進一步優化農田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著力打造“生態好、農田美、產品優、農民富”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樣板。
(六)強化管護利用機制。協同推行“田長制”,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工程建后管護,落實管護人員、責任、經費,確保建一處、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嚴格落實占補平衡制度,確保高標準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引導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流轉,實現規模化經營。建立合理耕作制度,實行用養結合,提升耕地地力。優化種植結構,建立完善高標準農田利益補償機制和種糧激勵政策,引導高標準農田集中用于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生產,推動開展建后管護保險試點。
三、下步安排
2023年全市農田建設管理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務實擔當,創新爭先,全力推進農田建設高質量發展,確保按時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一)開展高標準農田和永久基本農田現狀調查。以國土空間規劃和“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為依據,以永久基本農田為基礎底圖,綜合運用遙感監測、圖斑核對、實地核查等方式,逐村逐塊開展調查,全面摸清高標準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和耕地、永久基本農田等“四塊地”連片度、坡度、基礎設施水平等立地條件,掌握種植利用情況并上圖入庫。
(二)研究制定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全市高標準農田規劃修編,推動與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銜接。指導督促各縣編制相應建設規劃,形成規劃體系。按照“一次謀劃、分年建設”的思路,把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落實到具體項目,建立項目庫,科學確定年度實施計劃,逐年有序推進,并根據永久基本農田變化情況實行動態調整。
(三)研究制定糧食生產功能區擴面實施方案。按照擴面提質、噸糧標準、層層套合、劃建管并重的要求,精準摸排各地糧食生產功能區擴面潛力,科學確定劃定標準,合理分解劃定任務,細化舉措,落實責任,推動劃定任務落地落實,實現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有增加、質量有提升、布局更優化。
(四)扎實做好耕地質量建設。把耕地質量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綜合運用工程、農藝、生物、農機等措施,統籌土、肥、水等要素,兼顧種植、灌溉、施肥等制度,推進“改、培、保、控”等單一或綜合措施實施。通過布設采樣點等相關措施,建立完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開展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變更評價。
(五)全面推進全市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有序推進全市土壤普查,校核優化全市預設樣點,組織開展外業調查采樣、制樣、檢測,落實全程質量控制。研究市級樣品庫、土壤館建設布設。推進土壤生物調查,謀劃土壤數據庫、數字化應用場景,高標準推進土壤普查工作,力爭完成外業調查采樣,制樣和檢測任務完成60%以上。
(六)加強制度政策研究。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梳理制度缺項,持續開展農田建設政策制度研究,研究重點從管理制度向技術制度轉變,建立健全覆蓋全程、銜接配套、務實高效的制度體系。研究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提質擴面等重要政策性文件。組織開展農田建設制度研究活動,學習借鑒先進做法經驗,及時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政策制度。
(七)加強宣傳引導。認真總結農田建設典型經驗和突出亮點,統籌做好信息采編、簡報報送和媒體宣傳,通過《中國農業綜合開發》《寧波農業農村》《寧波農業科技》等媒體介質,及時發布農田建設管理政策制度、宣傳農田建設成效、推廣典型經驗做法等,積極營造黨委政府重視、有關部門支持、社會各界關注、項目區群眾擁護的農田建設良好氛圍。